/p>
历朝历代,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。
何也?盖因开国之时,制度契合时势,故能蓬勃;承平日久,时移世易,而制度僵化,弊端丛生,终至尾大不掉,轰然崩塌。”
他转过身,目光灼灼地看向赵桓:“陛下,治国如同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
若只因眼前暂无大敌,便以为可高枕无忧,因循守旧,那便是真正的取死之道!
‘祖宗成法’不可变?然则,太祖太宗立法之时,岂是为数百年后之局面所设?时势已变,若仍抱残守缺,无异于刻舟求剑!”
“大宋的脊梁,若要真正挺直,不能仅靠一时购买犀利的火器,或招募些许勇武的兵卒。
关键在于,要有一套能够自上而下、不断自我更新、自我迭代的机制!
要敢于打破那些已然不合时宜的旧规矩,创立能够激民力、凝聚人心、保障公平的新制度!
如此,方能应对千变万化的时局,方能避免重蹈覆辙!”
陈太初的话语,如同惊雷,在寂静的夜空中炸响,也在赵桓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。
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,陈太初所谋的,绝非简单的修修补补,而是一场彻底的、伤筋动骨的“革故鼎新”
。
这需要莫大的勇气,也会触犯无数既得利益者,前途必然荆棘密布。
但,看着陈太初那坚定无畏的眼神,回想这一路所见的种种弊端,赵桓心中那份因循守旧、畏难苟安的心思,开始动摇了。
或许……或许真的唯有如此,才能为这艘看似华丽却已千疮百孔的巨舰,找到一条能够穿越惊涛骇浪的生路。
窗外,风声更紧了。
仿佛预示着,
一场席卷帝国的变革风暴,
即将来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