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 公孙瓒(3 / 4)

辉煌。

袁绍则派遣麴义率领八百“先登死士”为先锋,配备强弩千张,自己亲率大军在后。

麴义曾长期在凉州与羌人作战,熟悉对付骑兵的战术。

他命令士兵伏于盾牌之下,待公孙瓒的骑兵冲到数十步之内时,突然起身发射强弩。

战斗的进程完全超出了公孙瓒的预料。

“白马义从”虽然勇猛,但在密集的弩箭射击下纷纷落马,阵型瞬间崩溃。

麴义率军趁势反击,斩杀公孙瓒麾下大将严纲,一路追击至界桥。

公孙瓒的中军方阵也被击溃,三万大军全线败退。

界桥之战的失败,不仅是军事上的失利,更摧毁了公孙瓒的心理优势。

他引以为傲的“白马义从”损失惨重,从此一蹶不振;更重要的是,这场战役让天下人看到,这位“白马将军”并非不可战胜。

此后,公孙瓒与袁绍在龙凑、巨马水等地反复交战,虽互有胜负,但战略主动权逐渐落入袁绍手中。

界桥之战的影响深远:它打破了公孙瓒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,改变了北方的力量平衡;也让公孙瓒的性格发生了微妙变化——从之前的勇猛果决,逐渐变得多疑保守。

他开始意识到,单纯依靠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这为他后来构建易京防御体系埋下了伏笔。

经历界桥之败后,公孙瓒的扩张势头受挫,他将战略重心转向巩固幽州防御,选择在易县(今河北雄县)修建一座巨型堡垒,取名“易京”。

这座堡垒的规模令人惊叹:“为围堑十重,于堑里筑京,皆高五六丈,为楼其上;中堑为京,特高十丈,自居焉,积谷三百万斛。”(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)

公孙瓒构建易京的初衷,或许是为了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军事基地,但随着时间推移,这座堡垒逐渐变成了他逃避现实的象牙塔。

他将妻子儿女安置在中央高楼,规定“男子七岁以上不得入易京”,身边只留下侍女和姬妾,所有政务都通过绳子从楼上吊下来处理。

这种近乎偏执的防御姿态,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。

在易京期间,公孙瓒的统治日益严苛。

他对部下猜忌加深,甚至诛杀了许多有才能的将领。

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公孙瓒的部将田楷、单经等人因屡立战功而受到猜忌,最终被迫投奔袁绍;长史关靖曾劝谏他“当今群雄并起,宜广纳贤才,以图中兴”,却被公孙瓒斥为“动摇军心”,从此无人敢再进言。

更致命的是,公孙瓒失去了对幽州各郡县的有效控制。

他的旧部鲜于辅、阎柔等人因不满其诛杀刘虞的行为,联合乌桓、鲜卑部落起兵反叛,公开投靠袁绍。

袁绍趁机派遣大将颜良、文丑率军北上,蚕食公孙瓒的领地。

到建安三年(198年),除易京及周边少数地区外,幽州大部分土地已落入袁绍之手。

面对袁绍的全面进攻,公孙瓒采取了消极防御的策略。

他坚信“易京之固,天下莫及”,拒绝主动出击,甚至对部下的求救置之不理。

有一次,部将张燕率军来援,公孙瓒却担心其有异心,下令紧闭城门,导致张燕军被袁绍击溃。

这种自绝于人的做法,加速了

最新小说: 大秦:扶苏!手握三十万还不反? 大乾边关一小卒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水浒:我在梁山当绿茶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诡异入侵:假扮插班生的我误入老钱班 夺春情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逆子,开门!你娘回来整顿家风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