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三月壬午,刘裕从马头岸渡江,鲁轨及司马文思率四万荆州府军沿江边悬崖布防。
江津陡峭,壁立数丈,刘裕军虽然渡江,但因地势不利,诸军无法登岸。
刘裕命建武将军胡籓,率军攀爬抢登。
胡籓见眼前形势,奋然道:若如此,则我宁死阵前,岂能因畏敌,被明公诛于阵后!
于是再拜出帐,命军士以刀柄凿石,勉容手脚可置,由此登至崖顶。
胡藩率先登顶,率部拼死攻击,司马文思等守军不能抵敌,引兵稍退。
胡藩眼见敌军后退,乘势进攻,荆州军于是纷纷溃散,刘裕军由此攻占江陵。
司马休之及鲁宗之只得北逃,独留鲁轨把守石城。
四月,刘敬宣部参军司马道赐欲救其叔祖司马休之,便与辟闾道秀、左右小将王猛子密谋刺杀刘敬宣,意图北上占据广固。
王猛子寻机砍杀刘敬宣,与司马道赐引兵往西,投奔司马休之。
五月,阆中侯赵伦之、太尉参军沈林子在石城攻破鲁轨守军,鲁轨弃城北逃。
途中遇司马休之、鲁宗之来援,于是北撤襄阳。
兵到襄阳城下,参军李应之闭门不纳。
蒯恩随后率军追来,对司马休之形成夹攻之势。
司马休之无奈,只得会聚鲁宗之、鲁轨父子,及二子谯王司马文思、新蔡王司马道赐,梁州刺史马敬、南阳太守鲁范等文武群僚,在襄阳部众保卫下出境,向北投奔后秦。
蒯恩及王镇恶等率骑兵追赶,直到边境而还。
此时后秦姚成王及司马国璠带援兵赶到南阳,北魏长孙嵩则到河东,但闻司马休之失守江陵,只得各自撤兵返回。
司马休之逃到长安,姚兴纳之,询问东晋国事:刘裕崇奉晋帝,岂便有阙乎?
司马休之愤慨答道:臣前平桓玄之乱,攻下建康之时,琅邪王司马德文曾泣谓臣曰:“刘裕供御主上,克薄奇深。”
今以事势推之,晋国社稷之忧,方未可测也。
秦主点头叹息,于是任命司马休之为扬州刺史,鲁宗之等各自封职,欲复还攻襄阳。
鲁宗之领命东出,不幸患疾,死于征途,其子鲁轨只得扶柩归还长安。
刘裕至此大胜,收复荆襄诸郡,振旅还师,归于建康。
奏请刘穆之为左仆射,于是议取后秦,攻打长安,图复两京。
义熙十二年五月,秦帝姚兴突患重病,思欲传位于太子姚泓,因爱姚弼,逡巡未行。
皇太子姚泓对于姚弼夺嫡阴谋已有戒备,一面亲到内宫侍疾,一面在宫内安排下重兵,以防不测。
又使忠于东宫要臣分别统领禁军,宿卫大内。
姚弼在府第埋伏数千甲士,准备一旦姚兴去世,立即武力夺权。
皇子姚宣因弟太原公姚懿镇守蒲阪,命其串连在外典管重兵诸皇子,以讨伐姚弼名义举兵内向。
姚懿因动员军队建牙誓众,开赴长安,姚洸、姚谌分别起兵。
姚兴大病不死,虽对姚弼逆行有所察觉,但因爱其才气,终不忍加刑。
姚宣、姚懿等诸皇子罢兵还镇,专程进京面谏姚兴,要求惩办姚弼,姚兴搪塞而罢。
姚弼痛恨姚宣,使人诬陷姚宣谋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