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对动北伐战争招致今日败况一直心怀不满。
“这既是为了防备魏虏,也是为了防那些不能得志于时的不逞之徒趁机生事,太子如何不知?石头城自孙吴时起,就是一座军事要地。左思《吴都赋》还记得吗?‘戎车盈于石头’,就是当年的写照。西晋灭吴,先攻陷石头城,这就使吴都建业无险可守,孙皓只好面缚投降。前朝时,石头城地位尤显重要:王敦之乱时,晋明帝派温峤守石头;苏峻之乱时,占据石头城为据点;孙恩兵至京口,司马元显赶紧镇守石头城。晋安帝时,高祖北伐,卢循、徐道覆乘隙犯建康,高祖急忙班师回京,镇守石头城严阵以待。能否镇守石头城,关系到京都的存亡,意义甚大!”
太子既不满北伐败辱,也不想离开东宫出镇石头城,听了父亲的一席话,无理由再推辞,就转换话题,问:
“陛下所谓‘不逞之徒’,是指庶人……”
“远在彭城的江夏王和武陵王,前已密启,要我在魏虏南下时,早为之所。”“早为之所”,就是要杀死义康。
“自有刘湛结党、范晔串联及胡诞世作乱,皆以彼人为旗号;也诚如二王所启,应早为之所!”
因军力仍感不足,其后朝廷又征召丹阳等郡所辖各县自王公以下所有适龄男丁皆从军。随即刘义隆在随从的陪同下巡视京都附近各关要处。登上石头城,他面有忧色。太子见了,趁机对他说:
“败辱如此,国家艰难。祸起江、徐,不斩江、徐,无以谢天下!”江、徐极力促成北伐,太子虽心中不满,但不好直说皇上,就拿他们说事。
“北伐自是我意,与江、徐无关!”刘义隆看看太子,心中不快。
离开了石头城,登上幕府山(在今南京市北。晋元帝渡江后,丞相王导建幕府于此。山北临大江,形势险要,时为建康门户),刘义隆又对心怀愧疚的侍臣江湛说:
“北伐之计,赞同者少。今日士民劳怨,卿不必愧疚。贻大夫之忧,是我之过。”
江湛听了,虽感宽心,但一时还难解脸上忧色。
北望滚滚大江,但见江北茫茫一片,刘义隆仿佛听到了魏人隐隐约约的马蹄声和叫噪之声。
“檀道济若在,怎会让胡马饮江!”他对随从的诸将说。
这不是曹操哭郭嘉吗?诸将听了,或尴尬地目望远方,或羞愧地垂下头去。
为了激励将士杀敌立功,朝廷向全军颁布赏格:
购得魏主拓跋焘头颅者,封爵八千户开国县公,赏布绢各万匹,金银各百斤;斩其子弟、伪相、大军主,封爵四百户开国县侯,赏布绢各五千匹。
另外,朝廷还招募江北人携带野葛酒放置在荒村空屋里,以期毒死魏虏官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