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费祎言:权久欲兴兵,未得会合诸葛亮。今既有书到,即日权自亲征,入居巢门,取魏新城;再令陆逊、诸葛瑾等屯兵于江夏、沔口取襄阳;孙韶、张承等出兵广陵取淮阳等处:三处一齐进军,共三十万,克日兴师。
费祎拜谢言:诚如此,则中原不日自破矣!
权设宴款待费祎,饮宴间,权问:亮军前,用谁当先破敌?祎言:魏延为首。(为何不是传人姜维?)
权笑言:延勇有余,而心不正,若一朝无诸葛亮,延必为祸。诸葛亮岂未知耶?(何以看出魏延心不正?离间计乎?)
祎言:权之言极当!祎今归去,即当以此言告诸葛亮。遂拜辞孙权,回到祁山,见了诸葛亮,具言吴主起大兵三十万,御驾亲征,兵分三路而进。
诸葛亮又问:权别有所言否?费祎将论魏延之语告之。
诸葛亮叹言:真聪明之主也!亮非不知此人。为惜延勇,故用之耳。祎言:亮早宜区处。
诸葛亮言:亮自有法。祎辞别诸葛亮,自回成都。
四、偷鸡不成蚀把米
报有魏将来投降,诸葛亮唤入问之,答:其乃魏国偏将军郑文也,近与秦朗同领人马,听司马懿调用,不料懿徇私偏向,加秦朗为前将军,而视文如草芥,因此不平,特来投降亮。愿赐收录。言未已,人报秦朗引兵在寨外,单搦郑文交战。
诸葛亮问:朗武艺比文若何?郑文言:文当立斩之。
诸葛亮言:文若先杀秦朗,亮方不疑。(杀敌证清白,简单易行!)郑文欣然上马出营,与秦朗交锋。
诸葛亮亲自出营视之,只见秦朗挺枪直取郑文,文拍马舞刀相迎,只一合,斩秦朗于马下,魏军各自逃走。
郑文提首级入营,诸葛亮回到帐中坐定,唤郑文至,叱左右:推出斩之!
郑文言:文无罪!诸葛亮言:亮向识秦朗,文今斩者,并非秦朗。安敢欺亮!
文拜告言:此实秦朗之弟秦明也。诸葛亮笑言:司马懿令文来诈降,于中取事,却如何瞒得亮过!若不实说,必然斩文!
郑文只得诉告其实是诈降,泣求免死。
诸葛亮言:文既求生,可修书一封,教司马懿自来劫营,亮便饶文性命。若捉住司马懿,便是文之功,还当重用。
郑文只得写了一书,呈与诸葛亮,诸葛亮令将郑文监下。
樊建问言:亮何以知文诈降?诸葛亮言:司马懿不轻用人,若加秦朗为前将军,必武艺高强;今与郑文交马只一合,便为文所杀,必不是秦朗也,以故知文诈。(兵不厌诈!)
众皆拜服。
诸葛亮选一舌辩军士,军士领命,持书径来魏寨,求见司马懿。
懿唤入,拆书看毕,问:军士何人也?答:其乃中原人,流落蜀中:郑文与某同乡。今诸葛亮因郑文有功,用为先锋。郑文特托其来献书,约于明日晚间,举火为号,望乞懿尽提大军前来劫寨,郑文在内为应。
司马懿反覆诘问,又将来书仔细检看,果然是实,即赐军士酒食,分付:本日二更为期,懿自来劫寨,大事若成,必重用军士。
军士拜别,回到本寨告知诸葛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