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来了!
对着这满座群臣,袁绍纵有千般怒火竟无处宣泄。
审配审正南!
河北柱石,为人刚正不阿,坚如磐石。
自随他起兵征伐以来,每逢军机要事,必据理力争,虽言辞激烈,却字字肺腑,实乃忠直之士。
其为自己治理冀州时,严律法、整吏治,将冀州十郡打理井井有条。
时人称之为豪强敛迹,民生安定,此等才干,放眼天下亦不多见。
你要说忠心,有几人比他审正南更忠心?郭图说触死大殿,或许还只是一时话赶话被逼上架。
可他审正南素来刚直,不堪受辱,说触死殿前以证忠心,若没人去拦,他今日便真敢面北而死。
郭图郭公则!
虽品行操守有缺,为人狡黠,私心甚重,然其智谋有余,能言善辩,常有奇思妙想,于帐中出谋划策,参赞军机,以为良辅。
要说忠心,若大厦将倾,覆巢之下,他或许会见风使舵,保全自身。
但眼下他袁绍天下三分有其一,王图霸业近可期之时,郭图之忠心也毋庸置疑。
审公、郭公,当时人杰,各有所长,乃是他可堪大用的股肱之臣,眼下又忠心有余,并无二心。
可就是这样两位忠心之臣,能臣智士,却在他面前争得面红耳赤,甚至不惜扬言触死殿前。
关键争吵的还不止他二人,以他二人为首,辛评、逢纪,荀谌等争执不休。
他袁本初早生大志,时人称为英主,天下名士争附。
英明神武如他,怎看不出麾下一团乱麻的根源?
然而冀州派、颍川派的党派之争,加上他两个儿子之间的夺嫡之斗。
他麾下群臣盘根错节深陷其中,各自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,口舌早已不单纯只是他们一人之口舌。
这等根深蒂固的利益争夺,大汉因此积弊了四百年,都未得解法。
他袁本初又如何解得开这千头万绪的利益交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