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章 一篇策论惊天下(2 / 4)

尖锐的财政矛盾,血淋淋地摆在了所有考生的面前。

大部分考生都慌了神。支持增农税?这是与天下农民为敌,违背儒家“仁政”思想,是“酷吏”行径,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,仕途就毁了。

反对增农税?这话说起来容易,但国库空虚是事实,边关军费嗷嗷待哺也是事实。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,只知空喊仁义道德,则显得迂腐空疏,不识大体,同样会被认为是“空谈误国”。

绝大多数考生,都选择了最稳妥的“和稀泥”写法。他们先是义正言辞地反对增农税,然后大谈特谈“节流”,比如裁撤冗官、精简用度、严查贪腐、减少宫廷开销等等。但这些都是老生常谈,说了等于没说,毫无新意和操作性。

卢子瑜、薛文瀚等人,则在最初的惊讶后,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冷笑。这道题,与柳相提前透露的几个方向之一,几乎完全吻合!他们早已就“节流”与“整顿吏治”准备了数篇辞藻华美、引经据典的锦绣文章,自信可以凭此拔得头筹。

陈锋看着题目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。

他的脑中,瞬间浮现出那些衣衫褴褛、面黄肌瘦的难民,浮现出叶擎苍为军费愁白了的头发,浮现出“讲武堂”那巨大的资金缺口,也浮现出陆明轩“骨正可用心明”和徐文远“经世致用”的谆谆教诲。

他提笔,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自己策论的题目:《论固本清源之道:抑末兴农非限商,开海举债乃强国策》。

开篇第一句,他便旗帜鲜明,言辞激烈地反对增农税!

“臣以为,增农税以充国用,此乃饮鸩止渴,祸国殃民之策!断不可行!”

“前朝之亡,殷鉴不远!其末帝横征暴敛,苛捐杂税多如牛毛,致使民不聊生,饿殍遍野,怨声载道,终至义旗四起,江山倾覆!此乃竭泽而渔,自取灭亡之道也!”

“本朝太祖皇帝,承天命,顺民心,深知‘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’之理,登基之初便立下‘永不加赋’之祖训,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,方有今日大乾之开国气象!此乃固本安邦之基石也!今若效仿前朝遗毒,增农税以充国用,非但违逆祖训,动摇国本,更是背弃民心,自毁长城之举!此其一不可行!”

这一段,他写得义正言辞,完全符合儒家仁政思想,也必然会得到郑玄的认可。

在彻底否定了增农税之后,他笔锋陡然一转,直指问题根源:

“然则,国库空虚,军备废弛,民生维艰,亦是燃眉之急,不可不察!臣以为,病根非在农税之轻,而在国家财富分配与税收结构之极度畸形!”

“我大乾立国,承袭前朝‘重农抑商’之策,本意固佳。然时至今日,此策已然僵化失当!农税虽明定十税一,然地方官吏巧立名目,层层加派,火耗、折色、摊丁入亩……种种盘剥,早已远超十税一之限!百姓不堪重负,苦不堪言!”

“反观商业,承平日久,日渐繁荣。商贾巨富,坐拥金山银海,日进斗金!然我朝商税,仅定三十税一,且征管混乱,漏洞百出!豪商巨贾,或勾结官吏,隐匿资产;或利用行会,集体抗税;或钻律法空子,避重就轻……致使国家财富如江河奔涌,尽入私囊,而国库却如枯井,日益空虚!此乃国之大弊,祸乱之源也!”

陈锋大胆提出,解决财政危机的唯一出路,不在“

最新小说: 将门:爷爷莫慌,老子真无敌了! 影视从夜老虎开始 他说不爱,婚后却沦陷了 大乾边关一小卒 怪力萌宝三岁半,豪门排队宠翻天!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军少命里无子?绝美娇妻旺夫又好孕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 穿成恶毒继母,手握空间灵泉养崽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