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=13"。伊万突然想起,契据编号出现双重曝光时,"42"旁边浮现的正是褪色的"13"。
除夕夜伊万在车位安装了隐形摄像头。新买的设备具有军用级夜视功能,可当画面传输到手机时,监控软件界面竟自动切换成1984年的CRT显示器绿光滤镜。屏幕闪烁间,依稀可见"克格勃监控中心"的字样。凌晨两点十七分,镜头捕捉到个佝偻身影——正是苏沃洛夫家的老父亲谢尔盖。
老人穿着苏联时期的灰色工装,在车位周围画着某种几何图案。他脖颈上的吊坠在夜视模式下发出诡异的绿光,仔细看竟是半块带齿的金属片——与伊万契据边缘的豁口完美契合。谢尔盖口中念念有词,声音通过监控设备的麦克风传来,竟是1930年代的俄语祷文。
次日警察来时,谢尔盖正躺在伊万车前抽搐。老人脖颈暴起的青筋组成某种古老符咒,瞳孔在强光下收缩成垂直的猫科动物形状。伊万突然发现,老人颤抖的手指正在水泥地面划出与水渍相同的几何图案——那图案在阳光下显出暗红色,像是血。
"这是第几起了?"警察打着哈欠记录,"上周三单元的自动门也出现故障,居民说听见有人用指甲刮门..."谢尔盖突然剧烈抽搐,口吐白沫却始终瞪视着伊万,喉咙里发出类似俄语的呜咽:"还...我...骨..."。他脖颈上的金属片在抽搐中掉落,伊万瞥见上面刻着"NKVD37"的字样。
当夜伊万在阁楼发现个带锁的金属箱。箱内是本1962年的《建筑工人日记》,字迹在紫外灯下显出血渍般的荧光。日记第一页写着:"B2栋地基工程记录,负责人:谢尔盖·苏沃洛夫"。伊万心头一震——苏沃洛夫,正是尼基塔的姓氏。
日记中详细记录了1937年的施工过程:"3月17日,挖掘至地下12米发现万人坑,NKVD命令立即浇筑混凝土"、"4月2日,七名工人失踪,失踪前曾讨论地下的'哭声'"、"6月9日,混凝土凝固异常,表面出现人脸形状的裂纹"。
日记末页写着:"B2栋13号车位下埋着七具尸骨,他们死于...(此处被墨水涂抹)"。字迹在紫外灯下呈现出血迹干涸的暗红色。金属箱夹层里藏着半块金属片,与谢尔盖的吊坠严丝合缝。伊万将两片拼合,金属表面浮现出激光蚀刻的地图——正是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地下管网图,红色标记点指向B2栋地基。
伊万在区档案馆找到的蓝图显示,B2栋原址是1937年的NKVD监狱遗址。他在微缩胶片上看到,原始地基图标注着"特殊处理区域",而他的车位正对应着曾经的万人坑坐标。蓝图边缘有手写批注:"该区域混凝土配比异常,需定期检查"。
档案管理员叶连娜推了推玳瑁眼镜:"这批档案1985年重新装订过,"她指尖划过胶片边缘的裁切痕迹,"原始记录显示该区域共处决了127人,但正式档案只记载了120人。"她的工牌在荧光灯下泛着绿光,上面的照片似乎比本人年轻二十岁。
"您认识谢尔盖·苏沃洛夫吗?"伊万试探着问。叶连娜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办公桌上的列宁像眼睛渗出绿色液体:"有些数字最好别深究,公民。"她从抽屉里取出一本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建设史》,翻到"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