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,便不惧流言。”
姜淮脸上露出些许满意之色。他培养门生,绝非仅仅教授经义或权谋,而是系统性地锻造其综合素质:
实务历练,他定期派这些核心门生深入各地,调研漕运、盐政、农事、工坊,要求他们带回的不是空泛文章,而是具体的数据、问题与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……
清流书院,明伦堂,季度考核。
堂内气氛严肃,不同于寻常讲学。姜淮端坐上位,顾青岩、钱文奎、周崇明等书院核心教习分坐两侧。
堂下,数名被派往各地调研归来的“菁英班”学子正依次禀报,他们风尘仆仆,脸上带着奔波劳顿的痕迹,但眼神却格外明亮。
第一个禀报的是学子陈实,他被派往淮安府调研漕运新规后的实际效果。
他没有拿出华丽的文章,而是展开一幅精心绘制的图表和一叠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。
“先生,各位夫子,”陈实声音洪亮,指向图表,“学生此次沿运河查访了七个主要码头,记录了过去半年每日漕船通行数量、货物种类、
装卸时间及税费缴纳情况。数据显示,新规推行后,漕船日均通行量增加了三成,但码头拥堵时间平均却延长了半个时辰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经学生实地观察与询问船工,发现问题核心在于新税卡核查流程繁琐,且各地标准微有差异,导致船只滞留。此外,漕工对新定‘包运’工钱算法仍有疑虑,担心丰水期与枯水期收入不均。”
他随即呈上自己的解决方案:“学生建议:其一,由漕运总督衙门统一印制‘勘合细则图解’,发放至各码头税卡及漕帮,明确流程,减少争议;
其二,工钱算法可引入‘水文系数’,根据官方公布的运河水位数据动态调整,确保公平。此为详细条陈及数据支撑。”他将一份写满具体措施和计算过程的文书呈上。
姜淮仔细翻阅着,不时发问:“拥堵数据取样是否涵盖所有时段?”“水文系数由哪个衙门核定更为中立?”陈实一一对答如流,数据扎实。
“不错,”姜淮最终微微颔首,“看到了真问题,所提之策也颇接地气。下次调研,可再深入探访几个中型码头,看看小规模运输是否面临不同困境。”
“学生遵命!”陈实松了口气,恭敬退下。
第二位是女弟子苏菡,她负责调研的是苏州府的丝织工坊。她带来的是一套从农户到工坊的生丝样品,以及几页记录着不同规模工坊成本、工时、女工待遇的表格。
“先生,”苏菡言辞清晰,“学生发现,大型官营工坊效率反而不及一些民间‘账房’组织下的家庭机户。
官坊规矩繁多,织工积极性不高;而家庭机户由‘账房’统一发放丝料、收取成品,计件付酬,更为灵活高效。然其弊端在于,‘账房’盘剥过重,且女工毫无保障,遇病遇灾便断生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