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。
于是,唐军一路追击薛仁杲到垅坻,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陇县和甘肃清水、张家川之间的六盘山附近。
六盘山南端主要位于甘肃省,延伸至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境内。六盘山是一座具有显着地理和文化意义的名山,其南北走向,绵延200余公里,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,也是历史上多民族聚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。
六盘山南北狭长,北起宁夏固原寺口子,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界,与甘肃的陇山相连,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,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。同时,这里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部,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。
六盘山又称陇山,是同一山脉的不同称呼。六盘山脉的命名来源于其地势险要,曲折盘旋,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山顶。这一名称可能源于古代,有“络盘”的方言转音之意。
1935年,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,写下了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,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。今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、老龙潭、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,是休闲度假、探险科考的理想之地。
此时唐军已连续追击一百二十余里,考虑到长途奔袭的士兵已疲惫不堪,且再追下去可能会陷入敌军的埋伏之中,李世民这才下令返回。
李世民退军后,薛仁杲率残军狼狈撤回陇右。在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,陇右地区是薛举父子割据势力的根据地。
在古代,陇右通常指的是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、洮河、黄河等流域的广大地区,涵盖了今天的甘肃省大部分地区。这一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和经济上的重要地带,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。
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唐王李渊来说,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在当时,局势纷繁复杂,各方势力相互角逐。李世民的这一胜利不仅大大打击了薛仁杲的势力,巩固了李唐政权在西部的统治,更彰显了唐军的强大战斗力。这使得更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势力看到了李唐的潜力,纷纷倾向于归附李唐。这一战就像一颗信号弹,在乱世的天空下,照亮了李唐走向统一天下的道路,让人们看到了统一局面的曙光。薛仁杲率残军撤回陇右,这一地区的历史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。
李世民率军返回扶风郡时,被唐弼管制了三年之久的扶风太守窦琎、河池(今陕西省凤县)太守萧瑀以及扶风郡的主要官员们,已在城门之下等待着李世民,庆祝他得胜归来,并举办了庆功宴。
在宴席上,因窦琎与李渊家族是亲戚,入席就表示要献出城池投效唐王。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,在宴席之上,窦琎看到众人都在,便站起身来,对着李世民一方的人恭敬地说道:“今感于唐王义举,愿献出城池投效唐王。我窦氏家族本与唐王家族有亲,如今当共赴大业。”
说完,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河池太守萧瑀。
李世民率领大军西征薛仁杲之前,河池之地犹如一颗关键的棋子,其太守萧瑀的态度对局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于是,李世民特意挑选了一队亲信,马不停蹄地赶往河池郡。
那是一个阳光初照的清晨,李世民等人来到河池郡的城门前报上名号。守城的士兵看到李世民一行人的气势不凡,不敢怠慢,赶忙进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