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弟之言虽善,然冯盎在岭南一呼百应,若授以过大权柄,恐成尾大不掉之势。”
李世民从容应对道:
“太子所虑周详。故儿臣建议:可将其地析为八州,仍由冯盎总管,另设刺史佐理民政,军政权既统且分。再赐以国公显爵,使其荣宠备至,则必感恩图报。”
李渊抚须沉思片刻,终于展颜笑道:
“善!就依秦王所奏。冯盎既以诚来归,朕当以诚相待。擢其为高州总管,封耿国公,岭南八州军政仍由其统摄。”
十余日后,大唐册封使团旌旗南指,抵达冯盎驻节之地。宣诏台设于高州校场,黄罗伞盖下香案巍然,岭南诸部酋长、俚汉兵将万余人肃立广场。
当三通鼓响,紫袍使者展卷朗声:
“制曰:咨尔冯盎,世笃忠贞,保境安民。今顺天应时,率土归唐,朕心甚慰。特授尔为使持节、高州总管,督高、罗、春、白、崖、儋、林、振八州诸军事,封耿国公,锡以金册,永镇南疆。钦此!”
声震云霄的宣诏声中,冯盎整肃衣冠,北望长安行三跪九叩大礼。其麾下大将宁长真低声感慨:
“昔日赵佗称王岭南,今朝明公受封国公,何其盛也!”
冯盎接过沉甸甸的鎏金印绶,环视在场各族首领,声如洪钟:
“吾冯氏五代镇岭南,今日始得王化正朔。此非盎一人之荣,实乃岭南百万生民之福!自当恪守臣节,永为大唐藩屏。”
翌日升帐,冯盎将唐廷赏赐的三千匹绢帛悉数分赏将士,更命人将《大唐域图》高悬帅堂。其侄冯智戴凝视图上新标注的“岭南道”三字,不禁热泪盈眶:
“伯父,自隋亡以来,岭南终获名分矣!”
冯盎抚剑慨叹:
“昔者祖母谆谆教导‘宜依中华,毋自立异’,今日方知深意。大唐混一宇内之势已成,吾等顺之则昌,逆之则亡。传令八州:自今而后,皆用大唐正朔,行均田律令!”
唐朝未动干戈,便将岭南二十州正式纳入版图,标志着自隋末以来南方割据局面的基本结束。冯盎的识时达变,不仅保全了家族与地方的安定,更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,为“贞观之治”奠定了完整的疆域基础。
读者朋友们,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《大唐凌烟志》已震撼连载!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,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。
在这里,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,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,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,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。
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,敬请追更!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,分享独到历史观,推演历史谜题,交流阅读感悟,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,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。
一部《大唐凌烟志》,半卷江山血泪史。明日首更,不见不散!